半个蕲州城被淹,6条小舟荡开“生命之路”

半个蕲州城被淹,6条小舟荡开“生命之路”

湖北日报讯(记者柯利华、通讯员杨辉、瞿慧一)一叶扁舟,两只木桨。7月10日晚6时50分,蕲春县蕲州镇上河口社区居民朱若飞,当天第17趟划着塑皮船,沿着洪水齐腰深的社区道路,运送3名居民外出办事。65岁的朱若飞,是蕲州镇最后一位长江退渔上岸渔民。他没有看过《摆渡人》这部小说,却在抗洪战场演绎着这个故事。

7月7日、8日,蕲州镇连下两天大暴雨,降水量近400毫米,是该镇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雨量。

骤降暴雨,地势低洼的蕲州镇渐成泽国,东门、一关、郦公园、红石头、二里湖、上河口等6个社区相继被淹,积水最深处超过1.5米,1500户居民的房子浸泡在洪水中,镇政府办公大楼也淹至齐腰深。“半座蕲州城被淹,积水面积至少2000亩。”蕲州镇党委副书记邓小明介绍,长江蕲春段水位达到21米,该镇积水就无法直排。截至7月10日,长江水位蕲州段已达24.12米,超警戒水位1.62米。

上河口社区是积水最深区域。7月10日下午5时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乘坐小木船来到这里,看到社区道路已成行船的水巷,居民门前的月季只露出半个手掌,院中的轿车淹至车窗,楼房底层满是绿色浊水。“整个社区,只有地势高的三排房屋未进水,最深处淹到了脖子。”朱若飞放下木浆比划着。

蕲州镇城建办主任李红胜,在上河口抢险救灾。“社区520户居民,已安全转移420户,其中156人集中安置到附近学校,其他人投亲靠友。”他说,镇里已启动两大泵站13台机组抽排洪水,“未来还会补充4台机组,争取两周排完上河口区域积水。”

“其他忙也帮不上,就是能划船,出出力气。”自从7日洪灾发生后,朱若飞就和几位渔民开始免费摆渡,转移人员,运送物资,在滔滔洪水中荡开一条“生命之路”。

“上面有电线,下面有杂物,我划了38年的船,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难走的水路。”一趟下来,身体不错的朱若飞,弓着背坐在小船上,大口喘气,浑身出汗。每天早上6点,他开始摆渡,一天不停歇要来回划20多趟。

李红胜说,6户居民自发义务摆渡后,社区经过商量,决定在经济上给予补贴,“把热心群众组织好,成立应急摆渡队,采用疫情防控时‘你点单,我来办’的做法,为留守居民解决生活问题。”

“钱不钱无所谓,都是邻居,能帮就帮一把吧。”吴若飞稳稳地划着桨,“1998年、2016年的大水,我们都是相互撑着,挺过来的。”